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经国务院批准,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大会以“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 、创新与可持续增长 ”为核心主题 ,汇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国动能” 。
在10月17日的会议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华熙集团董事长、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 、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陈文彬,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副主席梁涛 ,渤健生物亚太区总裁丁伟波,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赖晓辉等行业领袖和企业家,以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枪炮 、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AI智能体的崛起》作者,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专业硕士课程导师 ,艾伦·图灵研究所研究员佩塔尔·拉达尼列夫,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等知名学者,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克罗地亚共和国第四任总统 、国际奥委会委员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等国际政要 ,济济一堂,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纵论可持续发展。
会议还发布了《2024中国酒业ESG发展指数报告》、《ESG披露进展报告—基于AI工具》、《2025年披露红利---急速变革环境下的商业韧性全景评估》 、《可持续发展 破局企业增长升维难题——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5》、北京ESG研究院绿色发展研究成果等研究报告。
本届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北京办公室协办 ,新浪财经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承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贵州茅台为大会全球首席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建设银行、申能集团及东方证券为大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豫园股份为大会荣誉合作伙伴 。
论道可持续发展未来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主题演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观察”中,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可持续发展并不等于某一状态的简单维持 ,而是需要系统具备自我进化与动态平衡的能力,形成生态,构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他认为 ,“真正的市场活力,并非源于市场规模的单向扩张,而需要创造与颠覆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关注增量市场扩张的同时,也一定要关注存量市场的出清 ,尤其不能简单以破产率的高低来评估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 。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从“创新治理架构 、立足三农特色、坚持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做好可持续披露 ”五方面分享了农业银行的探索路径。他表示,当前,可持续发展进程充满挑战 ,全球环境治理表现低于预期,贫富差距和生态破坏等矛盾仍在加剧。中国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气候治理、共同富裕、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他谈到 ,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部署,通过金融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3月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为国际可持续信息使用者贡献中国金融企业披露范式。
关于“AI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与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展开对话。
谈及人工智能,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会把当前的人工智能模型看作是12岁的小孩子,非常聪明,可以说是天才了,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又是愚蠢的 。他认为 ,人类的AI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更好的交付。刘珺对此表示认可,他表示,有时候必须从机器的角度考虑人工智能 ,即使12岁的孩子也能够有创造力,也能够做出贡献。
关于刘珺提出的“人工智能是客体还是主体?”这个问题,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这是非常哲学性的问题,AI是个工具,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要多用AI,不要错失这个趋势,AI取代人类不是问题的本身 ,而是人如果用AI,就会取代那些不用AI的人类员工 。刘珺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目前AI领域的趋势可能非常的多 ,变化很快,而且计算可能会被AI所替代,也许未来有一些实体工作、体力劳动会被AI机器人所替代。但有一部分的工作依旧由人类来做。
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 、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Vuk Jeremić)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创新 ”主题演讲中坦言 ,当前全球正处于地缘政治的 “衰退周期”,信任缺失、制裁频发 、零和博弈等问题凸显,且这一周期往往比经济周期更长 ,可能延绵数十年。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呼吁各国摒弃 “本国优先” 的思维,以互利共赢的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合作而非竞争,推动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可持续发展的女性领导力
克罗地亚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国际奥委会委员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破界者:国际舞台的女性领导力 ”中,克罗地亚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国际奥委会委员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ć)表示 ,全球治理创新的核心并非技术,而是方法。她分享了欧洲的三大创新方法:一 、监管创新:在能源气候、数据保护及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上引领全球;二、金融创新:主导绿色债券市场并将其纳入央行货币政策;三 、社会创新:将增长公平、教育、健康与性别平等视为竞争力的基石,确保绿色与数字转型的公正性,不让任何人掉队。
华熙集团董事长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华熙集团董事长、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表示 ,女性具备面对失败的勇气、从头再来的韧性 、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天然的共情能力 。这些特质使女性在沟通、消除隔阂、促进协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践行长期主义。
前中国女排运动员、奥运冠军赵蕊蕊前中国女排运动员 、奥运冠军赵蕊蕊围绕体育精神与女性力量展开分享,她表示 ,女性和女性力量影响和成就了体育和体育精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被问及用一句话形容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时,赵蕊蕊给出了“柔软且有力量”的答案 。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指出 ,尽管男性与女性领导力在本质上是共通的,但女性领导者展现出若干鲜明特质,在当前商业环境中尤为珍贵。在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 ,正直 、韧性、定力、绿色与细腻管理不仅是女性领导者的标签,更是值得所有管理者借鉴的领导智慧。
AI改变了什么?
在主题演讲“AI重塑行业与社会的未来”中,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 、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 ,以AI为代表的数智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不仅重塑产业生态,为全球经济注入澎湃动能,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 ,带来了新的解题思路和无限可能 。AI虽然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能源需求侧来说,AI不仅是能耗的“追踪器 ” ,更是节能减碳的“操盘手”。
《AI智能体的崛起》作者,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专业硕士课程导师,艾伦·图灵研究所研究员佩塔尔·拉达尼列夫《AI智能体的崛起》作者 ,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专业硕士课程导师,艾伦·图灵研究所研究员佩塔尔·拉达尼列夫(Petar Radanliev)表示,“AI发展如双刃剑 ,一边推动新药研发、经济进步,一边暗藏安全漏洞与治理难题,而解决问题的核心 ,在于从开发之初就筑牢安全防线 。”他指出,AI已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但技术进步的背后,风险也在滋生 ,AI安全不能“事后补救 ”,而应“事前规划”。
前布达佩斯经济与商业大学企业家与商业博士学院院长洛松茨·米克洛什前布达佩斯经济与商业大学企业家与商业博士学院院长洛松茨·米克洛什(Prof. Losoncz Miklós)表示,AI首先为科学研究带来显著助力 ,但论文核心组成仍需依赖研究者主导,当前行业更需探索AI在科研中应用的明确路径,而非寻求统一答案。未来AI的持续发展需在能源端构建高效清洁的供给体系 ,在教育端打造适配需求的支撑网络,同时推动全球在标准制定与治理模式上形成更多共识。
可持续金融实践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合规官许崇苗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合规官许崇苗表示,“公司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兼具接轨国际标准的ESG之路 ,明晟ESG评级已提升至AA,进入亚太地区人寿与健康保险行业前十行列 。”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熊碧华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熊碧华表示,可持续金融在全球、亚太与中国市场均展现出强劲动力 ,包括三大显著趋势:监管框架日益清晰、市场标准持续升级,以及资本投向更加精准。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雷大鹏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雷大鹏表示,在ESG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绿色保险以其独特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 ,正成为践行ESG理念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他介绍,中国太保积极开展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助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第一 ,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第二,不断创新产品服务 ,护航产业绿色转型 。第三,积极推动公共参与,共建低碳社会生态。第四 ,主动践行低碳运营,树立行业绿色标杆。第五,创新开展气候研究 ,筑牢行业应对韧性 。
关于证券行业的AI赋能与可持续发展,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事会主席兼CEO陈文彬表示,当前正处在一个由人工智能深刻重塑的时代。从过去的数字化转型,到今天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是简单的规模增长,而是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公平、更高效的生态系统 。而AI,正是构建这个新生态的核心引擎。“普通投资者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知识不足与情绪波动等挑战。”陈文彬指出 ,如今,AI正从根源上重塑这一局面。
全球资本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格局
新开发银行环境社会治理局处长罗曼新开发银行环境社会治理局处长罗曼博士(Dr. Roman Novozhilov)表示,新开发银行2024年实现10%以上投资增长 ,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850亿美元贷款 。总部设在上海,已在全球南方支持120个项目,总额近400亿美元 ,其中40%用于气候融资,正将资金引导至最需要的发展领域。
法巴资管全球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简·安巴赫谢尔法巴资管全球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简·安巴赫谢尔(Jane Ambachtsheer)表示,中国已是清洁能源全球部署的领导者 ,通过协调资源 、战略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绿色科技成本,使全球受益。基于此,法巴银行正积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核心举措包括继续与中国农业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协作,并利用全资资产管理平台和跨境投资服务,实现多方资源整合 ,紧密对接中国可再生与可持续金融市场,共同以资本驱动这一历史性转型 。
瑞士百达集团股权合伙人、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瑞士百达集团股权合伙人、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表示,可持续投资的本质是为未来投资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资产类别,而是一种以数据与科学为依据,以长期创造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投资者应把视角从过去的短期业绩 ,转向未来的结构性动力和机遇。私募股权等长期资本可以通过为具有规模化的潜力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早期资金,获得超额回报 。绿色转型不只是政策口号,更是有现实资本与市场逻辑支撑的长期趋势。
巴克莱亚太区可持续发展银行部联席主管黄澧棋巴克莱亚太区可持续发展银行部联席主管黄澧棋表示 ,亚洲已占据全球一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全球资本需要平衡转型 、增长与能源安全三大要素,特别是在仍依赖传统能源的亚洲经济体 。金融机构通过为客户转型提供资金、推动气候技术规模化等途径,正将可持续性深度融入业务体系。她阐述了金融机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路径:为客户量身定制转型方案、提供专项融资支持 、加速气候技术规模化应用。
F20基金会平台秘书长卡特琳·哈维F20基金会平台秘书长卡特琳·哈维表示 ,我们正处于一个对地球与共同繁荣都至关重要的关键时刻 。从气候变化加剧到不平等不断扩大,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已非任何单一部门、国家或机构所能独力应对。卡特琳・哈维强调 ,跨领域合作不只是一个战略选择,更是一种必要。
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赛力斯将可持续发展植入企业基因 ,确立了2030年碳达峰、2045年生产运营碳中和的目标。通过技术创新,问界系列累计交付突破80万辆,增程技术领先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 ,超级工厂光伏发电1.9亿度,减碳16万吨;近日公司更获得MSCI 3A级ESG评级认可 。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表示, AI将重新定义汽车 ,汽车可能会突破汽车行业的范围。智驾系统产生了“飞轮效应 ”,更多的部署 、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智能,这也是行业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智驾系统发展得充分、发展得迅速,会朝具身智能进行扩展 。未来十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起来 ,伴随着通用技术-AI,又伴随着一个具形行业-汽车,应该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Stefan Hartung)在视频演讲中表示 ,在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是商业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石。他表示,博世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战略重点和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并依托创新技术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博世早在2018年就制定了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气候行动 、循环经济、水资源、人权、人才与健康六大关键维度展开布局,同时设定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未来五年内 ,将范围3(即产品使用 、供应商和物流环节)产生的排放量绝对值降低约30%,减排量以2018年基准值为衡量标准。
重塑商业、社会与环境的契约
路博迈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沃克路博迈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沃克(George Walker)表示,作为主动管理机构 ,路博迈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稳健的长期投资回报。他认为,具有财务重要性的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是驱动长期投资收益的关键 。路博迈依托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通过与管理层的直接沟通,积极管理相关风险与机遇。
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表示 ,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 、低耗能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投资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其次,在全球供应链深刻调整的背景下 ,对外绿地投资正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利器 。然而,绿色出海通道并非坦途。企业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法律法规 、合规和文化差异等挑战。
医疗健康系统革新
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萨尔瓦多·蒙卡达在主题演讲“推动可持续的全球医疗健康系统”中,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萨尔瓦多·蒙卡达(H.E. Salvador Moncada)表示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很多挑战,比如说人口老龄化 ,预防疾病,以及医疗成本上升以及气候变化,都告诉我们需要让医疗系统更加人性化 ,更加温暖,同时也有金融和财务方面的灵活性。
“首先要从治疗为中心变为预防为中心,同时也要关注公众健康,必须投资初级医疗 ,要加强这种护士社群医疗中心的重要性,来保证医疗健康的可持续性 。”他说。
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副主席梁涛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副主席梁涛指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在健康保险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形态单一,行业经营能力不足 ,基础薄弱,专业机构发展部及预期,与医疗医药协同不够等阶段性问题也逐步显现 ,制约了服务保障水平提升,使商业健康险陷入尴尬境地。基本医保与商保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商保的定价水平、理赔效率 ,风险管理能够受到制约,也缺乏行业统一的医药械医院医生的目录,产品碎片化现象突出,降低了商业健康险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表示,“今天看到的诸多疾病 ,尤其是非传染性的慢病,绝大多数都是可预防并且是病从口入的。 ”他举例,在非传染性的慢病当中 ,占最大的一头是代谢性综合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是目前非传染性慢病的大头当中的大头,而之所以成为代谢性的综合征 ,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身体运动的条件有关,更与吃什么有关,“减肥可以锻炼,也可以从健康的食谱开始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健康的食谱要超过运动的效果。”
渤健生物亚太区总裁丁伟波在“推动可持续的全球医疗健康系统”主题演讲中,渤健生物亚太区总裁丁伟波表示 ,公平和可持续性是罕见病制度衡量很重要的方面 。罕见病的保障用一个词叫“文明指标 ”,因为罕见病的保障可以让每个人得到一种“假如那是我”这样一种心理的保险,降低群体焦虑 ,对制度认同也会得到提升。他举例称,90%以上的渐冻症的病例都是散发的并不是家族遗传,大概只有5%到10%是家族遗传 ,有明确的致病基因的突变。他呼吁,国家的罕见病专项保障基金尽快的建起来 。
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隽源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隽源表示,AI对医学、医疗、保险带来范式的变革是超乎想象的 ,医学最重要的不是算力算法的问题,最主要解决的是数据源问题,过去用医院的方法采集的,就相当于用盲人手摸出来的 ,颗粒度很粗,但AI可以高效采集数据,效果将会是颠覆性的。
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剖建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剖建认为 ,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高度重视把健康管理跟健康保险实现深度的融合,以减少风险发生。一方面促进大家健康的水平 ,另外一方面也有效的降低保险公司自己本身的赔付,针对现在这样的市场,尤其是跟环境相关的疾病 ,保险公司要通过自身模式上的变化更好地发挥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赖晓辉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赖晓辉表示,基本医疗保基本应该是保大病,或者是保相对来说经济负担比较重的 ,这个才是从社会公平性,从社会发展来说最需要的,现在商业保险占比太低,商业健康险是去解决多层次更丰富的健康需求的作用 ,虽然是历年在提升,但是实际占比还是很低,还有很大空间。
绿色设计的未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做了题为“人类历史的下一章:融合健康、环境与治理”的视频演讲。他表示 ,如今面临四个全球性挑战:疫情、全球气候变化 、鱼类资源枯竭、核战争的风险。过去50年,人类已经达成了消灭天花、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 、淘汰公海单层油轮、划定沿海经济区等艰难的全球协议 。现在同样也可以在核武器、渔业和气候变化方面达成全球协议,对此应持谨慎乐观态度。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 ,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助理秘书长雅诺斯·帕兹托在主题演讲“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环节,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助理秘书长雅诺斯·帕兹托(Janos Pasztor)表示 ,解决气候危机问题,需要应对几个挑战:第一,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额外排放 ,第二,要改变建造的方式,同时要减少已有碳的成分,长期的减碳 、通过技术方法减碳还是最重要的。第三 ,排放,脱碳是非常花时间的,需要临时的冷却方法 ,比如说太阳板来减少近期的风险 。
WGDO世界绿色设计之都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沈磊WGDO世界绿色设计之都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沈磊表示 ,中国在国际绿色发展和绿色设计当中有明显的顶层绿色设计政策,中国在应对气候格局当中就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体现在全球气候变化格局当中的担当。
曹宝记(TPC)集团、音昱品牌总经理郭晓萌表示 ,从一个四代家族企业的角度,致力于探索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就是中国人说的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己与外在的连接 ,与各个国家之间的连接,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阿拉善盟源辉林牧公司执行董事叶惠平介绍,马兰湖以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养的综合治理方式达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并且从2017年开始就在研究如何使它可持续发展,构建开放式的多功能综合社区,吸引具有相同价值观潜在投资者 ,吸引当地农牧民参与,创建沙产业,社会化企业商业形成进行运营 ,实现了沙漠治理可持续发展 。
比利时公主,记者和作家玛利亚·艾丝美拉达比利时公主,记者和作家玛利亚·艾丝美拉达(HRH Maria-Esmeralda)表示 ,气候危机跟所有人有关系。解决方案不仅是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另外还要体现在角色的转型上面,同时还面临一些问题会跟粮食安全有关系。她指出,不管是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都希望给出更多的解决方案,给出的解决方案必须具有普适性,女性在整个的跟环境相关的组织当中其实也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
谁能赢得可持续竞争?
德勤亚太区副主席简思华在“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路径探索”主题演讲中 ,德勤亚太区副主席简思华(Jens Ewert)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会使用AI,AI应用场景非常多 ,主要是减少运营的排放,还有成本。中国的企业对于价值创造非常有兴趣的,因为49%的人觉得通过绿色 ,通过低碳可以实现利润更高的增长,40%的公司预计会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在全球角度而言其实只有30%的比例 ,中国公司就是非常会创造价值,会更加关注绿色还有绿色带来的更快的结果交付。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在主题对话“以人才培育创新奠定可持续未来基石”环节,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表示,从事绿色设计推动将近20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现象,很多的教育方向设定的时候,是存在着滞后性的 ,社会的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有很多新的职业定义产生了,而教育往往会要延后3-5年才定义 。他呼吁 ,教育专家们在这个方面多一些思考,如何让当下的年轻人能够为未来10年、20年储备能力。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 、东盟工程与科技院院长与院士、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尤芳达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东盟工程与科技院院长与院士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尤芳达(Ewe Hong Tat)表示,时代在不断进步 ,大学需要培养的学生也会有一些特质。第一,要有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希望培养的人才是有成长型的思维 ,能够不断的学习,而且深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有同理心以及可持续性和绿色设计等等 。
昆山杜克大学美方校长、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昆山杜克大学美方校长、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Dr. John Quelch)谈到选拔学生和教职工的时候有几点要求,第一点,是否有国际化的视野。第二点 ,创新的能力,是否具有创造力,如果说没有创造力的话 ,其实就不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第三点,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各个学科之间必须合作 ,才有可能给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总监沈岐平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 、环球事务总监沈岐平表示,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感觉到自豪,但是同时思维又要具有全球性视野 ,是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才,愿意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介绍,香港理工大学也引入人工智能的课程 ,“不管学什么都要学AI,还有数据的分析,我们尽量的鼓励学生去拥抱未来,成为未来也不会过时的好的毕业生。 ”
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表示 ,对于可持续发展人才,不仅看人才的技术的核心,还要去看在社会当中 ,这些人才是否有全球的视野,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要为社会提供解决方案,希望解决方案是有更多思考 ,有更多的求证过程,这样的解决方案才是具有长期思考的视角,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东方样本
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屠光绍认为 ,企业践行ESG可持续发展,不光是企业的行为,更多地需要生态体系的配合和生态体系的完善 ,更多地为企业践行ESG提供基础支撑。上海在这方面实现了企业的践行与生态体系的协调 。
新浪财经CEO邓庆旭表示,从理念到行动,需要可持续,可传播的桥梁 ,这正是新浪财经作为平台方的责任和机遇。“我们要通过每天一亿多的投资者通过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通过每天2亿多的微博用户构建国内领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传播平台。更致力于通过数据、评级和案例研究,推动形成市场共识 ,让优秀的可持续的案例和实践被看见、被认可 、被投资 。”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建议,从底层设计科创金融机制,实现创新者与投资者共赢 ,激发风险共担意愿,推动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融合;推广CVC模式,促进主业与创新投资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不拘一格吸纳人才,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注入动力。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在主题演讲中解码上海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动力,他表示 ,要成为科创中心,上海需要人才,还应该成为一个“金融之都”、“开放之都 ”和“服务之都”。上海在制造业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这些领域 ,都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装备工业、大飞机、核聚变等领域也是领先世界。未来,上海要持续地发展 ,要在产业升级方面做些大的跃进 。
可持续商业的破局与进化
奇华顿全球可持续发展官郝华德奇华顿全球可持续发展官郝华德(Hallvard Bremnes)在特别演讲中表示,世界在不断变化,而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们都继续团结一致为了追求可持续的未来,持续加强合作,强化共同努力 ,并通过行动表明对长期价值创造的承诺。可持续性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必不可少的。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副总裁党敏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副总裁党敏表示,从全球到各个市场 ,联合利华有非常明确的的行动计划和目标,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气候 、自然、塑料、生计 。联合利华希望在所有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在当地的发展。
欧莱雅中国及北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欧莱雅中国及北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表示,欧莱雅从1978年就开始可持续方面的关注和工作 ,到去年为止,在所有站点实现了97%可再生能源使用,到2020年 ,在中国和北亚地区也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希望为更多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Babycare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袁水根Babycare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袁水根表示,ESG包括很多 ,首先要保证用户和产品以及产品背后输出的理念要匹配 。“过程中我们收获更多的不是商业回报,而是有了用户认同以后,他们选择成为我们的用户。”他表示 ,未来在每年营收里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持续投入在ESG项目,“‘设计向善’是我们接下来持续要做的事情。 ”
如何在研发中把可持续发展点融入进去?陶氏公司亚太区环境健康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董晶表示,陶氏有三个侧重点:气候保护 、循环经济、更安全的材料 。但她也强调 ,企业首先是要挣到钱,一定要有利润,而且可持续发展需要共创,需要政府支持。
博世中国区可持续发展新业务战略总监徐迹对于如何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中和 ,博世中国区可持续发展新业务战略总监徐迹表示,首先,减碳要心中有数 ,你的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博世在中国有双元战略,一手要知道哪个产品在制造的时候能耗是最高的 ,找出来之后就要实现节能减排的项目;第三,在当下条件下能耗已经是最优了,没办法再减了 ,就要实现所有提供能耗的能源是清洁能源。此外,企业也要考虑碳中和成本,财务要参与进来 。
书赞桉诺亚洲可持续发展、传播及品牌负责人苏宇婕书赞桉诺亚洲可持续发展、传播及品牌负责人苏宇婕表示 ,书赞桉诺今年联合了复旦大学以及德勤联合发布了林浆纸脱碳白皮书,在绿色金融方面46%都是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包括碳减排强度 、用水量、女性领导力占比等,去年尝试发行了第一次绿色熊猫债 ,她指出,企业应该有更多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议题方面做尝试。
格林微纳市场副总裁李芳芳表示,公司主要做的事情是纤维素的微纳米材料加工制备独有的技术 ,现在是全球唯一实现了产业化的独特技术。
化解气候风险的财务影响
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东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东表示,气候变化风险以前还只是一个科研话题,但现在大家每天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现在已经逐步转化成系统性、结构性 、政策性的风险,突出表现在三点:第一,风险频度和损失强度都明显加大。第二 ,风险影响空间扩大 。第三,台风之间发生的时间缩短。
香港品质保证局总裁陈沛昌香港品质保证局总裁陈沛昌表示,香港政府过去几年在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和新能源等多领域里面做了大量工作 ,而且投放大量的资源,建立相关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停留在绿色,共建绿色环境的阶段,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跟产业相连 ,政府也提出了大量政策,实实在在投放资源,希望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研究主任何国俊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研究主任何国俊表示,何国俊指出 ,关于气候风险的研究或合作其实很多都是企业和学术机构一起推动的,但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最大区别在于对于业界来说 ,大家关注的一般是资产的损失和可见的破坏,但是学术关注点可能并不是出于计算角度,而是很多不易被感知的或者并不是直接对资产造成负面冲击的风险。
密歇根大学斯蒂芬·M·罗斯商学院桑福德·R·罗伯逊商学助理教授 ,商业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助理教授邹咏辰密歇根大学斯蒂芬·M·罗斯商学院桑福德·R·罗伯逊商学助理教授,商业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助理教授邹咏辰表示,新变量就是原来忽略的东西,一些没有办法用原来经济学框架解释的 ,它其实是旧变量,但是把它剔除出来,衡量出来 ,是一个好消息。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梁斌 SF055